是的,我们老了,但现金不会

2.png

     

“现金就像氧气,99%的时间你不会注意到它,直到它缺席”。

截至2024年底,伯克希尔的现金及短期国债储备达到3342亿美元,较2023年末(1676亿美元)几乎翻倍,这也是伯克希尔成立60年来的最高纪录。这个数字背后,是伯克希尔对确定性的永恒追求(见图1)。

         

P08-图1.png

         

或许有人会问:“在这个科技革命风起云涌的时代,为何一家投资机构要囤积如此庞大的现金储备?”

是伯克希尔不看好股票了吗?当然不是,就像巴菲特在2024年股东信中所说,伯克希尔仍然会把大部分资金投资于股票。

而这个问题的答案藏在伯克希尔的基因里——它的整体投资理念,始终是“买入并持有”。但鲜少有人意识到,长期主义的基石是流动性。

流动性是穿越周期的方舟。当市场陷入狂欢时,现金储备是保持理性决策的锚点;当危机不期而至时,现金是化危为机的钥匙。这个理念,在伯克希尔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投资生涯中,已经被反复验证。

         

现金储备的历史使命

     

在伯克希尔的历史中,现金始终被赋予重要使命:既是“氧气”,确保企业在危机中存活;也是“战略储备”,为把握重要投资机会蓄能。

巴菲特曾多次强调,“我们持有现金不是为了赚取微薄利息,而是为了保持随时出击的能力。”《巴菲特之道》作者罗伯特·哈格斯特朗曾写道:“巴菲特的现金像哨兵一样坚守岗位,等待市场犯错的机会。所以说,现金并非沉睡的资产,而是等待行动的哨兵。市场估值过高时,我们可以选择按兵不动;而当恐慌蔓延时,现金则成为捕获优质资产的利器。”

在2000—2002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前夕,伯克希尔一直在降低股票仓位,而在2008年次贷危机,等市场哀鸿遍野时,又有充足的子弹进行加仓。正是这种“逆周期”的现金管理,在雷曼兄弟倒闭后,伯克希尔能以50亿美元注资高盛,并在危机中为其提供关键流动性,最终获得巨额的回报。

截至2024年底,伯克希尔高达3342亿美元现金储备,绝非偶然。通过回溯历史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到,截至2025年1月6日标普500指数的市盈率已达28.9倍,已经超过近十年历史平均水平,纳斯达克指数、道琼斯工业指数亦是如此。估值偏离历史均值两个标准差以上,提示市场风险溢价处于异常区间,也不得不让巴菲特对股市未来的表现秉持谨慎态度(见表1)。

     

P09-表1.png

   

基于对市场风险的深刻认知,伯克希尔启动了投资组合的战略调整。2024年全年,累计净卖出超过1340亿美元的股票。其中,自2023年末起,连续四个季度减持苹果公司股票,持股数量从9.05亿股大幅下降到3亿股,对苹果公司的持股比例从6%降至2%,投资组合的持股比例则下降到28.1%。

这一决策既是对单一标的估值泡沫的主动规避,更是基于宏观市场环境变化做出的前瞻性布局,与2008年的操作逻辑一脉相承,通过减持高估值标的,回收的流动性直接转化为现金储备,为可能到来的市场调整预留了充足的战略空间。

很多人无法理解,为什么伯克希尔在市场势头正盛时选择大幅减仓,囤积大量的现金头寸 ; 当市场陷入狂欢时,巴菲特选择沉默?因为真正的猎手,只会在猎物出现时扣动扳机。

   

应对不确定性的“保险”与“大象交易”的伏笔

   

地缘政治冲突、通胀高企、利率波动和供应链中断,构成了2020年以来全球经济的风险图谱。伯克希尔的巨额现金储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成为抵御风险的“避风港”。

例如,在2024年美国大选前,巴菲特减持苹果和美国银行,转向能源股并囤积现金,正是为了应对政策变动的风险,但现金储备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如果说现金储备是伯克希尔应对风险的盾牌,那么“逆周期操作”则是其主动出击的利剑。当市场处于高位时,现金盾牌帮助抵御下行风险,为市场回调时的抄底预留空间;当市场出现裂缝时,利剑则让其能迅速抓住被低估的资产。

这种将防御性储备转化为进攻性资本的策略,正是“大象交易”(通常指单笔50亿美元以上的大类交易,这背后的类比意味,大概也跟大象的体型有关系)得以实现的核心机制。

例如,2010年伯克希尔以超260亿美元收购伯灵顿北方圣菲铁路,2024年贡献了伯克希尔10.6%的营业利润;2015年以372亿美元收购飞机零部件以及能源生产设备制造商精密机件公司(Precision Castparts Corp),这是伯克希尔当时为止规模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从2022年开始,不断增持西方石油股权,截至2025年2月,伯克希尔对西方石油的持股比例提升至约28.3%,是后者的第一大股东……(数据来源:2010年巴菲特致股东信、伯克希尔2024年年报、中国新闻网、央视财经)

此时此刻,巴菲特仍在耐心等待进行下一笔“大象交易”的合适时机,这也是伯克希尔建立庞大现金储备的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市场,“美股总市值/GDP”(即外界所称的“ 巴菲特指标”)一度超200%,甚至超过1929年大萧条前的水平,创下美国历史新高。当估值泡沫破裂时,伯克希尔的现金将成为刺破恐慌的利剑。巴菲特认为,“在投资中,没有比毫无准备地被迫抛售更愚蠢的事了……我们始终保持充足的现金。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可以在市场恐慌时利用现金储备低价买入优质资产。”

此外,现金储备除了支撑其最重要的战略布局(例如“大象交易”),还能避免“被迫卖出”的悲剧。2008年,许多企业因流动性枯竭贱卖资产,而伯克希尔却在收购谈判桌上握有主动权——这种对比恰如暴风雨中的航海图景:当其他船只忙着修补破洞,伯克希尔的巨轮正升起风帆准备远征。

   

时间的答案:从不确定中淬炼确定性

   

在巴菲特过去近95年的人生中,他见证过多次经济衰退跟股市崩盘,但伯克希尔的市值增长了5.5万倍。这一切的核心,在于将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

现金储备堪称“避风港”与“弹药库”。当市场在狂热与恐慌中摇摆时,巴菲特的答案始终清晰:“我们老了,但现金不会。它永远在等待最好的时机。”

正如巴菲特在2024年股东信中所言:“我们的投资视野几乎总是远超一年,在许多情况下,我们投资出手的思考跨度是几十年。这些长期购买有时会让收银机像教堂的钟声一样响。”对于伯克希尔,现金不仅是数字的堆砌,更是对时间的敬畏——它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握有选择的权利。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