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冰洋:心向行往 价值投资如“河” 寻找均值回归的力量

“Deepseek的出现,提升了对整个科技板块的关注和投资热情。与之相关的科技板块,在两个市场都取得了较好的表现。相对而言,红利资产在这一阶段的关注度降低。需要老生常谈的是,这些都是很短期的表现。长期而言,国内经济的情况,国际环境未来的变化,将对未来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仍需要持续地关注。”

       

白冰洋.png

           

在富国洞见价值一季报中,白冰洋对今年开年的市场做了以上阐述。白冰洋认为,我们能做的,是相信社会的发展,理解需求的变化。2025年4月以来,由于新的关税变化,引发了市场的巨大波动。长期来看,市场的不确定性一直是存在的。白冰洋提出,“我们将继续在两个市场同时寻找投资机会。我们的目标始终是基于长期,在“称重”过程中,期待持仓组合的基本面和估值自带“实力”,方有机会彰显均值回归的力量。本文将通过解析白冰洋的投资框架,深入探讨如何在市场迷雾中,如何捕捉价值的确定性、彰显均值回归的力量。

         

一、从巴菲特的理念中,习得价值投资的真谛

         

报表审读的“数字洁癖”

白冰洋的职业履历始于两家全球顶尖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审计师的经历不仅塑造了她对财务数据的极致严苛,更培养了她对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与合理性的深刻洞察力。

她曾坦言:“审计的经历给了我最为基础的认知。由此为突破点,原本学院派的各种知识和理念也逐渐从空中落地,可以用它来理解世界和推测一些事情发生的概率。一点一滴地积累这种能力。”

在投资实践中,她注重从三张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勾稽关系入手,深入分析企业盈利模式的可验证性和可持续性。在她看来,企业盈利模式必须能够转化为清晰的投资语言,即通过财务数据明确反映其核心竞争力和增长逻辑,才能进入投资视野。

         

深度价值投资的契机

白冰洋在回顾其投资生涯时提到,早期在兼顾工作与学习的阶段,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理论与实操经验,信息过载导致难以有效甄别优劣。直到深入研究巴菲特的著作,尤其是其致股东信中的内容,她深受启发。这一契机成为她从审计师向职业投资人转型的重要转折点。

巴菲特对会计学的深刻理解及其对投资的独到见解,让白冰洋重新审视了财务报表的价值。她意识到,财务报表不仅是审计工具,更是投资者穿透企业表象、洞察其真实经营状况的关键窗口。

这一认知帮助她形成了系统的投资逻辑框架,并从价值投资的经典理论中汲取营养,将“安全边际”这一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落地的估值标尺,将其应用于周期、价值成长等多种投资场景中。

         

二、价值投资的“河流”

         

对于价值投资,白冰洋的认知是立体的、丰富的,更是进化的、包容的,而不是孤立和刻板的。白冰洋对于价值投资的理解,首先有几个前提认知,这几个认知,既是属于价值投资这一投资体系的,同样也是属于运用价值投资体系的人的。

在波诡云谲的资本市场中,“保守”是价值投资的本质。这可追溯至其创始人在大萧条时期的深刻反思,经过几代投资者的传承与创新得以与时俱进。

白冰洋将审计工作中培养的谨慎态度与价值投资“保守”内核深度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投资方法论。她认为,价值投资的底层逻辑始终未变——必须以估值为核心,通过“买得便宜”来构建投资组合的风险防线。她常言:“再好的东西太贵不买,再差的东西总有价值。”

基于这一认知,白冰洋的投资策略聚焦于捕捉市场阶段性错误定价的机会。这种对价值与价格的精准把握,构成了她投研体系的基石:

         

理解变化:用“价格”搭建安全垫

白冰洋曾表示:“我们面对未知的东西的时候,就是要保守一点。但是,构成这个世界的力量除了保守还有创新。大部分人只能在这两种力量中选择一种。我在两种力量中选择的是前者。”

但她的“保守”并非消极避险,而是对市场变化保持敬畏。她深知投资没有绝对胜率,因此格外注重“好价格”带来的安全边际。她的投资框架坚持“严进宽出”:在买入时条件苛刻,确保足够的安全边际,而卖出时则灵活应对,避免过度执着,以此提高组合的容错能力。

以富国洞见价值为例,其2025年一季报显示,该基金重仓配置了电气设备、TMT 等成长性行业,其中互联网龙头企业位居第一大重仓股,港股配置比例高达41.45%。这看似与传统价值投资理念相悖,实则暗含深刻的投资逻辑:并非简单追逐成长,而是在这些行业遭遇市场错杀、估值跌至历史低位时果断出手,在保守的估值框架内,以被低估的价格捕捉创新驱动的成长机会,并留足安全垫(见表1)。

           

P30-表1.png

             

不断进化:从“复盘”中寻找答案

白冰洋将“复盘”机制置于投资流程的重要位置。她通过系统化的“四象限分类法”,把资产清晰归入四个维度。这种分类不是简单的归档,而是一种强迫自我面对真实投资决策的机制,通过交叉比较不同象限的资产表现,寻找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实因子,避免陷入“逻辑自洽”的陷阱(见图1)。

           

P31-图1.png

                 

在投资界普遍追求高胜率的氛围中,白冰洋保持着难得的清醒。她认为中等略高的胜率配合科学的组合配置,才是获取中长期回报的可行之道。这种认知背后是对金融市场随机性的深刻理解,她清楚地知道,过去看似高胜率的业绩中,有多少是能力使然,又有多少是运气加持。

这种清醒催生了她持续的自省机制:“我的判断一定是对的吗?这个机会真的是我们最初的逻辑验证吗?这些表现中有多少是运气,多少是能力?”这些问题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提醒她保持谦逊。

市场叙事中充斥着各种想当然的逻辑,白冰洋对此保持高度警惕。她深知,即便结果看似验证了某个逻辑,也可能只是小概率事件的偶然兑现,而非逻辑本身的必然产物。这种认知让她在投资中形成了独特的“怀疑主义”——不轻信初始研究结论,不盲从市场共识,而是通过持续的跟踪验证来修正观点,不断进化。

         

价值的定义可以很包容

白冰洋对“价值”的定义超越了传统低估值范畴,展现出极强的包容性。在她看来,价值既可以是周期的价值,也可以是成长的价值,关键在于识别价格与内在价值的错配机会。这种开放的投资视角,使她能够跳出传统行业与龙头公司的局限,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灵活调整策略,捕捉多元化的投资机会。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她在2021年三季度的煤炭股布局。当时,“碳中和”概念如火如荼,新能源板块备受追捧,市场普遍认为传统能源已是“昨日黄花”。然而,白冰洋却冷静地观察到,在新旧能源的动态平衡中,传统能源供给持续收紧,而需求冲击可能带来价格弹性。她通过对供需格局的深入分析,发现煤炭行业估值已跌至历史低位,而盈利能力却因供给收缩和价格上涨而显著改善。这种市场共识与基本面之间的背离,为她提供了难得的布局机会(见图2)。

           

P31-图2.png

             

这种对市场情绪的逆向思考与对基本面的动态研究,使她在2021年取得了显著的超额收益。数据显示,她所管理的基金在同一年逆势上涨,而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负,沪深300指数更是下跌5.20%。

价值的定义可以很包容,关键在于识别价格与内在价值的错配机会。无论是周期股还是成长股,只要具备足够的安全边际和清晰的盈利逻辑,都可能成为价值投资的标的。

           

三、“保守内核”下的亮眼表现

           

白冰洋的投资策略在长期实践中得到了充分验证。她管理的富国洞见价值基金通过港股与A股的均衡配置,在分散风险的同时捕捉跨市场机会,展现了其卓越的组合管理能力。

基金定期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富国洞见价值A(基金代码:019941)近一年回报达19.11%,而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5.35%,超额3.76%。印证了其投资框架的有效性,也体现了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针对当前市场广泛关注的关税议题,白冰洋展现出特有的理性与定力。她表示:“近期由于新的关税变化,引发了市场的巨大波动。长期来看,市场的不确定性一直是存在的。”

她进一步阐述其投资思路:“我们能看到,不同产业和公司仍在分化,有些如破竹新笋,有些如日暮黄昏,但万物皆周期,谁又能知道更远的未来?”对于追寻价值投资理念的人来说,产业趋势只是考虑投资判断的一个因素。我们的立足点始终在安全边际的评估之上。坚持不断地学习,独立地思考,审慎地判断。所以,不论烟蒂资产还是好生意好公司,只要价格合适,就是我们可以选择的。管理人始终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不断学习,希望能不断拓展能力圈,继续践行价值投资的理念。”

             

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15%。近1个完整年度(2024) 的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7.88%(13.33%),数据来自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4/12/31。期间基金经理变动情况:白冰洋(2023/12/25至今)。基金收益率不代表投资者实际收益率,基金份额净值仅为每份额基金产品的净资产。基金历史业绩不构成对未来业绩的保证。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基金经理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收益,基金经理管理的其他基金的过往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本产品由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本基金可以投资于港股通标的股票,将承担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本基金可投资科创板上市交易股票,将承担科创板因上市条件、交易规则、退市制度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本基金可投资于存托凭证、资产支持证券、股指期货、国债期货、股票期权等特殊投资品种,将面临相关投资品种的特有风险。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请投资者详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谨慎作出投资决策。经富国基金评定,本基金的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适合风险承受能力为C3及以上的投资者。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