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期增持日本商社股: 伯克希尔的价值投资逻辑与长期承诺

5.png

     

2025年3月,伯克希尔宣布将“无限期增持日本五大商社股”,并将持股比例突破原有10%的上限。这一决定并非源于短期市场波动,而是基于巴菲特对企业内在价值的判断。巴菲特认为,选择结构稳健、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的资产,是跨越经济周期的唯一路径。

过去六十年,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始终围绕一个核心——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卓越的企业,并长期持有。

无论是1970年代投资华盛顿邮报,还是20世纪90年代押注可口可乐,本质上都是在寻找那些能够抵御经济波动、持续创造现金流的企业。

而今天,日本五大商社(三菱商事、三井物产、住友商事、丸红、伊藤忠商事)正符合这一标准。

     

一、为何是日本五大商社?

     

1. 日本企业的双重基因:保守与全球化的平衡

作为资源匮乏的岛国,贸易在日本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逆全球化背景下展现出独特的风险抵御能力。

日本商社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既继承了传统财阀的稳健性,又展现出对全球市场的敏锐适应力。这种平衡在动荡的全球经济中尤为珍贵。

这些业务看似传统,实则构建了难以复制的护城河:它们掌控着从资源开采到终端消费的全产业链,并在全球化分工中占据关键节点。这种模式在2024年大宗商品剧烈波动中,仍维持了相对较高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4.12.31)

     

2. 入场时机:低估值与高股息的完美结合

2020年,受日韩贸易摩擦和疫情冲击,五大商社估值水平跌至历史低位,市净率普遍低于1倍。与此同时,其股息率普遍超过5%,远超同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这种“低估值 + 高现金流”的组合,正是价值投资者梦寐以求的机会(见图1)。(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0.06.30)

     

P16-图1.png

     

截至2024年底,五大商社的平均市净率仍低于1.5倍,远低于全球同类型企业。这种低估源于市场对日本经济“失去三十年”的刻板印象,却忽略了商社模式的本质——它们不是单纯的本土企业,而是全球资源的整合者。(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4.12.31)

过去几年,日本五大商社成为伯克希尔投资组合中表现最亮眼的资产。这印证了伯克希尔的判断:市场终将回归理性,而价值修复只是时间问题。

此外,日本五大商社乐于分红与回购股份,同时在管理层薪酬上非常克制,这些特征和伯克希尔的经营理念“不谋而合”,这也使得伯克希尔从日本投资中获得的股息收入,远远超过了融资成本。这种“正收益差”不仅成功覆盖了资金成本,还为其创造了长期复利的空间。(资料来源:2024年巴菲特致股东信)

     

3. 风险控制:规避汇率波动的智慧

伯克希尔在日本市场发行了大量日元债券,截至2023年12月末,总规模达到1.3万亿日元。这些债券在日本市场广受欢迎,并帮助伯克希尔为其在日本的投资提供资金。通过发行日元债券,伯克希尔将融资货币与投资货币(日元)保持一致,从而对冲了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这意味着无论日元如何波动,伯克希尔的头寸能有效对冲大部分汇率风险敞口。

通过将投资和融资货币保持一致,伯克希尔实现了货币中性,这确保了其投资收益不会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同时还能利用日元贬值带来的额外收益,例如,在2020-2023年间获得了19亿美元的收益,这些收益已根据GAAP规定计入收入。这种货币中性策略为长期持有奠定基础。(资料来源:2023年巴菲特致股东信)

       

二、未来投资展望:东方智慧与全球价值的交汇

     

1.伯克希尔的投资哲学:稳健性与长期增长的共生

我们还是以日本的五大商社为例,当全球供应链遇到问题时,他们庞大的商品储备就像是一道“安全网”,能稳定经济运行;而当市场需求回升时,他们覆盖全球的物流网络就成了推动增长的“加速器”。

这和伯克希尔收购BNSF铁路的逻辑是一样的:看似普通的基础设施,实际上是能在时间推移中不断增值的“经济循环系统”。

这些商社的独特价值在于,他们把贸易网络提升到了“软性基础设施(指兼具物理资产与数据网络的混合型基础设施)”的高度。比如三井的铜矿直供通道、住友的天然气输送网络,都在重复基础设施投资的成功模式——他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值。

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三重优势:基础的物理资产(比如港口、仓库)、中间的贸易数据(比如市场供需信息)、深层的周期应对能力(比如预测市场波动)。当丸红能根据巴西降雨预测牛肉价格,当三菱能利用全球LNG船队调节区域价差时,它们已经进化为用数据驱动物流的“供应链中枢”。

     

2. 日本市场的战略意义:东方稳健性的启示

选择日本市场绝非偶然决策。这个国家在经历了“失去的三十年”后,反而淬炼出一批极具韧性的优质企业。

从1990年资产泡沫破裂到长期通缩压力,从少子老龄化到能源危机,多重挑战迫使日本企业建立起近乎苛刻的财务自律——它们普遍维持着较低的负债率,持有足够的现金储备,这种“生存优先”的经营哲学在全球动荡中显得尤为珍贵。

但请记住,投资的关键不在于预测风向,而在于建造防风屋。

     

三、结语:时间是最好的裁判

     

增持日本商社股份的决定,可能会在未来几年面临质疑——当市场追捧人工智能或量子计算时,传统贸易模式显得“不够性感”。

但历史反复证明,真正伟大的投资往往诞生于大众忽略的角落。

1950年,本杰明·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中写下:“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七十五年后,这句话依然是伯克希尔的行动纲领。

随着持股比例接近10%的限制,这五家公司同意适度放宽上限。伯克希尔的未来继任者将在未来几十年内继续持有这些日本头寸,并且伯克希尔将找到其他方式与这五家公司进行富有成效的合作。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