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伦,谁会接替你首席执行官的位置?”
年复一年,每逢巴菲特股东大会问答环节,都会有人把这个问题抛给巴菲特。94岁的巴菲特比谁都清楚,伯克希尔的接力棒终将交到下一代手中。
而巴菲特的答案也越来越明晰,格雷格·阿贝尔,这个在能源与铁路领域深耕行业三十年的管理者,将接过CEO的权杖。
2018年初,阿贝尔被巴菲特和芒格任命为副董事长兼董事,自从那时起,阿贝尔开始负责伯克希尔所有非保险业务的运营,涵盖能源、铁路、零售、金融产品和制造业等多个领域。
阿贝尔的能力和领导力真的很出色,巴菲特和芒格从来不会吝啬对他的赞美。巴菲特过去曾如此评价过他:“我每天都接到很多电话,阿贝尔打来电话时,我总是会抽出时间,因为他能给我带来很棒的想法,他的思维和商业方法真的很有创新性。”
如果将伯克希尔比喻成一艘巨轮,巴菲特很坚定,阿贝尔将接替巴菲特成为这艘船的掌舵人。这不仅是伯克希尔的时代更迭,更是价值投资体系的代际传承。而更让巴菲特兴奋的是,一场关于“变与不变”的深刻交锋正在上演。
投资哲学的传承与交锋的核心
自1965年执掌伯克希尔以来,巴菲特与芒格共同构建了以“护城河”为核心的投资哲学:强调长期主义、企业内在价值及财务稳健。寻找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企业,以合理价格买入并长期持有。
如今,阿贝尔将继承这一衣钵。他的角色既是传承者——延续伯克希尔对稳定现金流和长期主义的追求,也是开拓者——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中寻找新机遇。
当人们谈论伯克希尔的未来时,总会陷入非此即彼的误区。事实上,他们始终在坚守与突破的平衡中前行。不变的是价值投资的灵魂:以合理价格买入优质资产,通过长期持有收获复利。变的则是实现路径:从聚焦美国本土到布局全球供应链,从坚守传统产业到拥抱科技。
阿贝尔的成长轨迹完美诠释了这一点:他从能源领域起步,在铁路系统改革中展现出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更在全球化供应链管理中积累了独特洞见。这种经历,使他既深谙传统产业的运营精髓,又具备把握全球经济脉搏的战略眼光。
巴菲特称阿贝尔“远超从前的我”,芒格表示阿贝尔能够延续伯克希尔文化。
巴菲特时代的护城河,是可口可乐的品牌壁垒,是GEICO的直销模式颠覆。尽管伯克希尔的文化不会随着领导层的变化而改变,但当巴菲特将价值投资理论传授给他时,阿贝尔对于数字时代护城河的定义有了新的思考。阿贝尔通过实践将更多新领域纳入价值投资框架。
能力边界突破:全球化布局以及科技权重上升
铁路与能源始终是伯克希尔的压舱石。根据伯克希尔公布的年报,2024年司铁路运营收入为50.31亿美元,而公用事业及能源收入从2023年的23.3亿美元增至37.3亿美元,增幅高达60%。
阿贝尔在这些领域的成功,源于他对“稳定现金流 + 长期竞争优势”的深刻理解——这与巴菲特1980年代投资可口可乐的逻辑一脉相承。
在通胀高企和供应链动荡的今天,铁路与能源仍能为伯克希尔提供稳定收益。但能力边界真正的突破,或许始于伯克希尔对日本五大商社的投资。
自伯克希尔开始购买五家日本公司的股份以来,已经过去了近六年,这些公司与伯克希尔有着相似的经营方式,并且非常成功。这些大型企业各自拥有广泛的业务,其中一些位于日本,还有些遍布全球。其中,伊藤忠、三菱等日本商社的全球化布局,展现了供应链韧性与企业治理的典范(见表1)。
截至2024年底,伯克希尔对日本公司的投资成本为138亿美元,而其持有的日本公司市值总额已达235亿美元。这种“低成本融资 + 高股息回报”的模式,不仅是资本配置的艺术,更是全球化视野的体现。
阿贝尔将这种逻辑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从传统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到供应链管理的深化,伯克希尔需要在新旧动能转换中保持平衡。
这种全球化资本配置的逻辑,在科技领域得到延续。对于科技股的探索,是伯克希尔又一次拓展能力边界的尝试。
巴菲特不喜欢科技股,并不是什么秘密。事实如此,“不投看不懂的科技股”是他的铁律,巴菲特并不明白科技公司的行业情形,也分辨不出众多的高科技公司中,哪一家拥有长远的竞争优势。
但这并非没有例外,当阿贝尔向巴菲特展示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公司威瑞信的财务数据时,巴菲特看到了熟悉的价值基因: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毛利率88.02%,营业利润率71.25%,净利润率51.54%。这些数字,让巴菲特想起30年前投资吉列时的场景。
威瑞信的商业模式简单而强大,其价值在于其不可替代性:作为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公司,威瑞信运营全球13组根服务器中的A、J2组,互联网域名解析的市场份额超过70%。这些数字背后,是数字化时代对“基础设施”的刚性需求。阿贝尔将威瑞信称为“科技时代的铁路”,这个比喻精准地道出了本质。
因此,2024年,伯克希尔不断增持威瑞信。这一投资标志着伯克希尔的迭代:在可验证的商业模式中寻找“例外”(见图1)。科技股的估值波动剧烈,但若其现金流足够稳定、护城河足够宽广,便值得纳入价值投资的框架。
变与不变中的坚守——耐心与长期主义
站在2025年的甲板上回望,伯克希尔这艘巨轮已留下60年市值增长5.5万倍的航迹。而对于价值主义的解读,巴菲特的观点始终没有改变——“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
今天,阿贝尔正以他的方式诠释这句话:在日本商社的布局中预见十年后的供应链格局,在威瑞信的持仓中捕捉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红利。伯克希尔的基因没有改变,但它的表达方式正在进化。
整体来看,阿贝尔在伯克希尔的业务运营和投资战略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理解。他的逻辑思维和战略眼光被认为是伯克希尔未来成功的关键所在。
展望未来,这场变与不变的交锋永远不会停息。当传统产业的压舱石与科技浪潮的新动能共振,当奥马哈的智慧遇见全球化的视野,我们终将明白:所谓传承,不是火炬的简单传递,而是让火焰在新时代燃烧得更旺。
注 : 以上观点不代表对市场和行业走势的预判,也不构成投资动作和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