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会“退休”,价值投资永不落幕! 巴菲特“最后一课”投资启示录

观点里主图.png

         

价值投资理念不会退休,时代正在呼唤伟大的投资家。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近期发言中特别提及即将卸任伯克希尔CEO的巴菲特。“巴菲特是广受尊敬的投资家,他今年即将‘退休’。但我想大家从他那汲取到的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性投资、努力回报投资者,这些基本理念不会退休,不会退出舞台。”

他指出,巴菲特“退休”以后,这个时代也在呼唤新的伟大投资家,中国市场有着一批非常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相信也一定会产生一批优秀的投资机构。“也许不是一两个‘股神’,但百年老店和卓越投资团队需要规则与理念的支撑”。此番言论与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的终章演讲形成深刻呼应。

2025年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被视为“巴菲特时代的谢幕演出”。94岁的沃伦·巴菲特宣布将于年底卸任CEO,交棒副董事长格雷格·阿贝尔。在这场长达5小时的问答中,巴菲特系统阐述了其对全球贸易、市场波动、现金管理、日本投资及人工智能等核心议题的思考,重申“模糊的正确胜于精确的错误”的投资哲学。本文从巴菲特的投资逻辑、市场研判及传承布局三个维度,提炼其跨越周期的投资智慧,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价值投资指引。

     

P05.png

   

投资哲学再诠释——从“护城河”到“模糊的正确”

     

1. 价值投资的四重根基

巴菲特将60年投资生涯的核心理念浓缩为四个关键词:能力圈、逆向投资、安全边际、长期持有。他始终强调“只投资自己理解的领域”,即便在AI成为全球焦点的当下,仍坦言“不懂技术”,坚守消费、能源等传统领域。这种克制源于对能力圈的敬畏——在科技浪潮中,“不犯致命错误”比“追逐风口”更重要。

   

2. 护城河理论的进化

从早期“捡烟蒂”到“以合理价格买入伟大企业”,巴菲特的估值体系不断迭代。他独创的“护城河”理论将品牌力、网络效应、成本优势等无形资产纳入考量,彻底改变了传统财务分析框架。对于日本五大商社的投资正是这一理论的实践:其文化独特性、全球供应链优势及长期稳定的现金流,构成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

   

3. 现金储备的辩证逻辑

截至2025年一季度,伯克希尔现金储备达347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面对市场质疑,巴菲特直言:“机会不会按部就班出现。”他宁愿忍受短期收益压力,也要为“未来五年内可能出现的重大机会”保留弹药。这种“以静制动”的策略,体现了其对安全边际的极致追求——不赚不确定的钱,但绝不错失确定性机会。

   

市场研判——从贸易战到AI革命的冷思考

   

1. 批判关税政策:全球化不可逆

巴菲特将关税称为“经济战争行为”,强调“贸易不应成为武器”。他警告,美国若因3亿人的成就而忽视75亿人的感受,将陷入战略被动。这一观点直指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风险:短期政治博弈可能摧毁长期建立的全球供应链信任,而伯克希尔旗下能源、铁路等重资产业务正首当其冲。

   

2. 日本投资的长期主义实践

伯克希尔对日本五大商社的投资被视为“非典型巴菲特风格”,但其逻辑一脉相承:低估值、高分红、弱周期。巴菲特透露,这笔投资市值已从138亿美元升至235亿美元,并计划持有“50 年”甚至更长。

巴菲特预期2025年从日本投资中获得的股息收入将达到约8.12亿美元,而日元债的利息成本约为1.35亿美元。

巴菲特指出,日本商社的全球网络与我们的能源、物流业务形成天然协同,这种跨文化合作带来的成本优化效应往往被市场低估。价格低到荒唐,而文化差异反而成为合作的契机。

通过发行超低息日元债对冲汇率风险,巴菲特构建了“负债端成本锁定 + 资产端复利增长”的完美模型,为跨市场投资提供范本。

   

3. 人工智能:AI浪潮来袭,先建防火墙再谈技术创新

尽管AI被热议,巴菲特明确表示“不会将所有投资围绕AI展开”。他更关注技术落地场景,他指出:“技术的价值不在于概念多炫目,而在于能否增强核心竞争力。我们不会为了追逐热点而投资,而是要确保每一项技术应用都能为我们的业务带来实际价值。”巴菲特强调,AI可能颠覆行业,但我们必须先理解它,才能利用它。

保险业务负责人阿吉特·贾恩指出,AI可能重塑风险评估、定价及理赔流程,但伯克希尔选择“先观察后行动”。这种审慎态度延续了其一贯风格——不追逐概念,只投资可验证的商业模式。

       

权力交接——伯克希尔2.0时代的变与不变

   

1. 阿贝尔的守业挑战

作为巴菲特钦定接班人,格雷格·阿贝尔关注执行、强调改进的风格,与伯克希尔一贯强调实际成效、反对空洞承诺的文化不谋而合。他深耕能源领域20年,以强执行力著称,曾推动伯克希尔能源板块营收从23亿美元(1997年)跃升至264亿美元(2022年)。

阿贝尔展现出与“奥马哈先知”如出一辙的三大特质:建立信任的天赋、发掘机会的慧眼、规避风险的智慧。

正如巴菲特在2021年所言:“这个世界上聪明人很多,但有些聪明人会做出许多愚蠢的事情。格雷格是个聪明人,但他绝不会做蠢事。”

   

2. 文化传承与治理革新

巴菲特为继任者留下两大传统:“堡垒式资产负债表”与“去中心化运营”。阿贝尔承诺延续这一传统,但可能微调策略:

强化子公司考核:对长期表现不佳的业务(如GEICO保险、BNSF 铁路)施加压力,打破“不干涉管理”的旧规;

探索协同效应:在采购、技术等领域推动子公司合作,部分借鉴霍尼韦尔等工业巨头的集团化经验。   

显然,伯克希尔正在构建一套“弱化个人崇拜、强化系统韧性”的新范式。阿贝尔面临的挑战不仅是延续价值投资的精髓,更需在复杂的市场中找到新的增长引擎。

正如巴菲特在会议结束时所说:“真正的护城河从来不是某个人,而是让优秀人才持续创造价值的制度。”

   

3. 巴菲特家族的影响力延续

尽管阿贝尔将接任CEO,巴菲特家族仍通过股权与治理权双重机制掌控伯克希尔:

股权控制:巴菲特将逐步捐赠股份,但其子女霍华德、苏茜作为董事,仍持有关键投票权;

文化制衡:霍华德将继任董事长职务,确保“长期主义”价值观不被激进投资者动摇。

       

启发——在中国A股市场实践价值投资

     

目前,价值投资理念在A股市场落地生根、遍地开花。选择好公司、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与好公司长期成长,或是投资者实现财富增长的正确路径。

在A股市场实践价值投资理念,前提是需要融入本土化的思考与策略。第一,选择好公司,与好公司为伍;第二,需要结合A股市场波动特征进行动态调整,当市场呈现系统性高估时,可通过适度降低权益仓位规避系统性风险;而在市场情绪降至冰点、整体估值下移时,则应抓住优质资产被低估的投资窗口。

A股市场的独特性在于,情绪化波动往往导致优质企业被市场“错杀”。在市场低迷期,部分具备长期价值的标的会出现显著低估,为价值投资者创造了独特的机会窗口。这种逆向布局虽然需要承受短期压力,但一旦市场回归理性,被低估企业的价值修复将带来可观回报。A股市场存在着不少被错误定价的股票,有望给价值投资者提供比较好的布局机会,一旦捕捉到这些被“错杀”的好公司的投资机会,超额收益值得期待。

       

洞察投资与人生真谛——珍贵的投资启示录

     

巴菲特即将结束他辉煌璀璨的投资生涯,但他的投资哲学将继续在投资者心中发挥巨大影响。60年,5.5万倍,年化复合收益率19.9%。这一史无前例的巨大成就背后,是对价值投资的长期践行。巴菲特从专注于“捡烟蒂”式投资到“以合理价格买入伟大企业”。他独创的“护城河”理论,将品牌力、网络效应、成本优势等无形资产纳入估值体系,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财务分析框架。如今,巴菲特的投资方法论,已经被淬炼成一套完备的投资哲学,给价值投资者带来珍贵的投资启示。(数据来自伯克希尔公司 2024 年年报数据)

在2025年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再次强调:“我宁愿要模糊的正确,也不要精确的错误。”这份清醒在科技浪潮席卷全球时尤为珍贵——面对AI引发的资本狂潮,巴菲特坦言“不懂技术”,毅然深耕消费与能源等传统赛道。这种克制与专注,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价值投资的本真:摒弃短期噪声,让复利成为抵抗不确定性的终极武器。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历经岁月沉淀,最终凝练成四个熠熠生辉的关键词:能力圈、逆向投资、安全边际与长期持有。能力圈,只投资自己理解的领域;逆向投资,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安全边际,即永远为估值留出容错空间;长期持有,好公司值得陪伴一生。

巴菲特留给我们的,是弥足珍贵的投资启示:在喧嚣的市场中,保持理性与耐心,终将收获时间的玫瑰。从“不杠杆、不做空”的投资纪律,到“与优秀者为伍”的人生建议,其成功本质是价值观的胜利。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